一、申报基本条件
人才资质要求:
具备2年以上自主创业经历,或主导过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转化案例。优先支持已获天使轮/A轮融资的创业者。
国内高校:需取得博士学位,或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(部分领域可放宽至硕士+核心成果)。
海外背景:需在QS排名前100高校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,或拥有海外知名企业/机构中高层任职经历。
企业要求:
近一年营收≥500万元,研发投入占比≥8%,或获风险投资≥1000万元(需提供验资报告)。聚焦新材料、智能制造、绿色石化、软件与信息技术等镇海区“246”产业集群方向。企业须在镇海区注册未满3年,申报人为法定代表人、第一大股东(持股比例≥30%,不含技术入股)。核心技术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(发明专利≥2项),或解决“卡脖子”技术难题(需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)。产品/服务已进入中试或量产阶段,市场验证周期≤18个月。
2025年“雄镇英才”创业个人现场答辩是申报流程中的关键环节,直接决定项目能否获得资助。以下是结合政策导向与实战经验的答辩指南:
一、答辩前核心准备
材料深度打磨
技术壁垒可视化:将核心技术转化为专利布局图、第三方检测报告(如CNAS认证)、产品性能对比表,重点标注与国际/国内标准的差异。
财务数据穿透性:提供近一年审计报告、银行流水、融资协议(含到账凭证),明确研发投入占比、营收构成及客户集中度。
落地可行性量化:细化场地需求(如洁净车间面积、设备清单)、供应链配套方案(如本地供应商占比)、人才招聘计划(含高校合作协议)。
答辩内容设计
3分钟:技术颠覆性(如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案例)+ 市场痛点(引用第三方行业报告数据)。
5分钟:商业模式创新(如订阅制/平台化)、客户验证(如标杆客户合作协议、订单金额)。
4分钟:融资规划(股权释放比例、资金使用明细)、对赌条款应对方案。
3分钟:地方贡献(如税收预测、产业链带动效应)。
15分钟答辩框架:
风险预案:针对技术替代、市场竞争、政策变化等风险,准备可量化的应对措施(如研发冗余度、专利交叉授权)。
二、答辩现场技巧
PPT设计要点:
视觉冲击:一图胜千言,多用对比图(如性能参数对比)、流程图(如技术转化路径)、地图(如客户分布)。
数据标注:关键数据用色块突出,旁注数据来源(如工信部白皮书、上市公司年报)。
逻辑留白:每页PPT核心信息不超过3点,避免文字堆砌。
时间管理
倒计时提醒:设置15分钟倒计时,预留3分钟弹性时间应对追问。
重点前置:前5分钟必须讲清技术壁垒、市场空间、团队实力,避免平均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