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少海归人才也纷纷回国,加入这场热闹的创业大军!那么,想要在这个行业中脱颖而出,究竟需要哪些指南呢?跟我一起来看看吧!首先,作为一名新能源汽车创业者,你必须要了解行业趋势,抓住市场机会。近年来,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,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不断上升,未来市场前景无限。其次,你需要懂得如何与政府合作,把握政策红利。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,创业者可以通过申请各种政策性支持来减轻自己的负担,提升企业竞争力。此外,还需要注重人才引进和团队建设,发挥各自优势,共同创造美好未来。
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剧,已经成为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,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提出了碳中和目标。今年3月28日,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从2035年起禁售二氧化碳排放车的法案,标志着这项历史性法规即将正式生效。相比传统燃油车,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,有效保护了环境和人类的健康。
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、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,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。继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12—2020年)》发布后,2020年11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)》是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纲领性文件,对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。
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“滋润”下茁壮成长,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082.4万辆,同比增长61.6%,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.4万辆,占全球比重63.6%,而2021年这一数据为52.2%。比亚迪作为首批“敢于吃螃蟹的人”瞄准了新能源汽车,自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以来,陆续推出e6、秦、唐、宋,以及最新的U8仰望等多款新能源车型,2022年销量更是达到186.35万辆,获得了全球市场的认可。
2014年,特斯拉旗下Model S车型正式开始向中国消费者交付,纯电动汽车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热点。“鲶鱼效应”引入特斯拉,帮助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进入成长期,国内多数主机厂开始纷纷加大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和市场投入,陆续成立独立的新能源公司。
2018年,中国新造车势力行业进入交付元年,蔚来、小鹏、理想等量产车陆续下线,形成了交付的第一波热潮。如今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如火如荼地发展着:比亚迪依托混动、纯电动双轮驱动,打造超20款车型产品矩阵,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车企。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车成为“网红”。吉利、长安、长城等车企也加速新能源布局,各类车型、技术频频创新。
燃油车时代,以德国汽车工业BBA为代表的豪华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筑起了一道坚不可破的城墙。然而,新能源汽车的崛起锐不可当,他们的量产车型直接将矛头对准BBA同级别车型,电动化无疑对德国乃至欧洲汽车工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。
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,尤其是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。从需求侧看,交通出行模式、能源消费结构等正在发生深刻变革,14亿多人口的生产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,催生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巨大需求,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空间。
从供给侧看,经过多年持续努力,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、产业体系日趋完善、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,不断推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的新产品新服务,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不断提升,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得到消费者认可。
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接下来我国将持续完善政策措施,引导有关方面抢抓机遇,提高技术创新能力,构建新型产业生态,推动产业融合发展,完善基础设施体系,深化开放交流合作,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,同时,多措并举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,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。